最新公告
  • 欢迎您光临红色壹号线上商城,品红色壹号,展家国情怀! 立即加入我们
  • 毛泽东:读书先立志,读书贵有恒

    • 毛泽东:读书先立志,读书贵有恒

    01  标题.png


    读书先立志


    生命不息,读书不止。


    毛泽东的一生读书范围十分广泛,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学、历史、艺术、哲学、地理、科学等各个方面。


    但是,他读书并不是漫无目的、随意而为,而是有着十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的。


    活到老,读到老,辞世前7小时仍然在读书,学习毛主席的读书之道.jpg


    一是为国为民,探求真理。


    在少年时期,毛泽东在去湘乡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前,就写过一首诗: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送给他的父亲,来表达自己矢志求学、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


    他还曾给自己取了一个别号——“子任”,以示其“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理想抱负,并将“为人,为国人,为世界人而学”作为自己读书的目的。


    读书.jpg


    二是立足实践,学以致用。


    他曾明确指出,精通书本知识的目的,“全在于应用”,要将读书学习和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向全党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命题。


    他强调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就是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


    实现了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飞跃,极大地促进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毛主席书写奋斗.jpg


    2.png


    读书贵有恒


    读书学习是一条艰辛而漫长之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所以,读书人必须要静得下心、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毛泽东在长沙读书之时就曾写过一副自勉联:


    “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来劝诫自己要坚持读书,绝不懈怠。


    要谦虚,不能自满。


    毛泽东指出:“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


    一个人如果自满、自大,就会停止学习,逐渐落后于别人,落伍于社会。只有虚心好学,刻苦钻研,才能聚沙成塔,不断进步。

    古人云: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知识的天空是无边无际的,学习求知是永无止境的。


    毛主席写作.jpg


    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中,毛泽东再次强调了要谦虚谨慎、不能自满自大的重要性。他指出,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在迈向先进工业国的过程中,我们经验是有限的,要善于向苏联等先进国家以及向世界各国学习。


    因此,大到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小到一个团体、一个个人,都必须保持虚怀若谷、勤奋好学的良好态度,时刻牢记“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金玉良言。


    要有“挤”和“钻”的精神。


    “工作太忙,没时间读书”“书太难了,看不懂”。如何解决“忙”和“难”的问题呢?


    1939年5月,在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毛泽东指出,在忙的中间,想一个法子,叫做“挤”,用“挤”来对付忙……在每天工作、吃饭、休息中间,挤出两小时来学习,把工作向两方面挤一挤,一个往上一个往下,一定可以挤出两小时来学习的。


    再一个问题是看不懂……看不懂也有一个办法,叫做“钻”,如木匠钻木头一样地“钻”进去。看不懂的东西我们不要怕,就用“钻”来对付。


    毛泽东130周年2.jpg


    要有“活到老”“学到老”的勇气。


    毛泽东认为,读书学习无止境,要坚持活到老、学到老。


    在延安时期,经常有同志以年龄大为理由,不愿意读书。毛泽东严肃地指出了这种观点的错误,认为“人到五十五,才是出山虎”,真正的学问是要在“无期大学”里点滴积累起来的。


    同时,号召大家都要到“无期大学”里面读书学习。


    1976年9月8日,在他逝世的前一天,全身插满管子,神志时而清醒,时而昏迷,但是只要是在清醒时,他就开始阅读书籍和文件,真正做到了生命不息、读书不止。


    叁3.png


    读书须得法


    读书方法是学习者理解书本内容、获取书本知识、实现读书目的的方式、手段和途径。


    毛泽东十分重视读书方法和策略的运用,他曾将方法比喻成“桥”与“船”,他指出:“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


    广采博览。


    毛泽东一生,博览群书,学遍天下。


    关于广采博览主要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在读书的范围上,要不限领域广泛涉猎。二是在读书的次数上,经典之书要反复温读。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对于经典书籍,尤其是马列著作,毛泽东是常读常新。


    在延安,他曾讲道,《共产党宣言》,我看了不下一百遍,遇到问题,我就翻阅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有时只阅读一两段,有时全篇都读,每阅读一次,我都有新的启发。


    善于思考。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毛泽东读书非常善于思考,他主张要将书本内容和现实社会相联系,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同时,对于书中的内容和观点要有自己的思考和看法,要有创造性的发挥,而非“尽信书”。


    勤动笔墨。


    古人云:“思读十遍,不如写一遍。”


    善于读书者,总是书不离手,手不离笔,手眼并用。


    毛泽东的老师徐特立有一条重要的治学经验“不动笔墨不读书”。这个读书方法对毛泽东的影响十分巨大,他一生都在践行和坚持。


    一是内容摘录。


    在求学时期,毛泽东嗜书如命,在读到好的句子、好的段落、好的文章之时,他总会饶有兴趣地将其抄录下来。


    二是符号标记。


    毛泽东喜欢在读书的时候标记各种符号,如问号、三角、斜线、方框、单杠、双杠、波浪线等等,每个符号都代表不同的意思,反映了他当时阅读时的思想状态。


    三是文字批注。


    毛泽东的批注既有对原文的总结、提炼、质疑和评价,也有自己在读书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和独特见解等创新性发展。在读《辩证法唯物论教程》时,他写下了1万多字的文字批注。


    毛主席写字1.jpg


    “少年学问寡成,壮岁事功难立”


    “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一日不读”


    “活到老,学到老”


    毛泽东一生酷爱读书,对读书问题更具有深刻的认识。读书带给他无穷的智慧与力量,使他具备了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政治智慧。


    无论是求索真知的青年时代,还是金戈铁马的革命岁月,抑或是日理万机的治国时期,他都嗜书如命,读书数量之多、涉猎领域之广,也让人赞叹不已。


    读书是成本最低的旅行,通过阅读,走遍天下各个角落,结交不同的伟人名家。


    打开书,就是打开一个新世界。


    读书日10-7.jpg





    END











    红色壹号,不只是酒,

    它是英雄的见证,

    是时代的印记,

    是每一个梦想家心中不灭的火焰。

    品装饰图案酒瓶.png


    喝红色壹号,展家国情怀!

    更多酒文化和人文文化

    请关注“红色壹号酒业”官方微博和公众号。










    加载中~

    Hi, 如果您对此相关内容存有疑问,可以跟红小将联系哦!

    联系红小将
    • 491会员总数(位)
    • 5277资源总数(个)
    • 0本周发布(个)
    • 0今日发布(个)
    • 1345稳定运行(天)

    一号人物,喝红色壹号

    立即登陆 限时特惠
  • Copyright © 2020 北京红色壹号华夏酒业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资源(资讯、图片)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京ICP备20029948号-4  公安网备京ICP备20029948号

  • XML地图 | 站长导航
     
    限时特惠!红色壹号新春推出限时特惠大促销活动啦!
    • 首页

    • 产品

    • 客服

    • 微信